新闻中心

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举办“‘文学回忆录’及相关史料问题研究”学术沙龙

时间:2020年12月08日 15:32 浏览:

12月5日上午,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文学回忆录’及相关史料问题研究”学术沙龙在青岛校区图书馆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张清华,山东大学文学院丛新强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赵坤副教授召集,赵坤主持。


会议邀请了人民出版社原编审王培元作主题发言。王培元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事实和叙述为例,深入探讨了文学史料的鉴别使用问题。王培元指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战时期一所重要而特殊的文艺学院,根据历时十余年对其调查访问的第一手资料,以翔实而明晰的史料还原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背景和相关活动,无论是从还原文学现场,还是记录社会学实况的维度上加以考量,都具有不可复制的孤本性质。尤其是通过对文学作品背后的潜文本进行探颐索隐,再现延安文艺界思想复杂状貌,真实摹写众多著名文化、政治人物在这一时期的精神选择,对于当下热议的诸多现实问题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启发意义。

会议下半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张立群教授、钟诚副教授、青年教师陈若谷和青岛科技大学乔洁琼副教授等多位学者代表分别从不同维度作发言。

张立群指出,“文学回忆录”的出现丰富了传记、回忆性散文以及纪传文学的认知领域,其自由、灵活地记录文学的历史,也是其很快成为关注对象的前提。在“文学回忆录”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其研究也会获得相应的拓展与提升。钟诚以回忆录中的鲁迅形象为中心,重点探讨了其思想与日常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试图抹除“思想”路径与“日常”路径之间的隔膜,进而引领读者带着问题意识回到历史现场,去观看回忆录中的鲁迅形象。乔洁琼从电影的媒介特性入手,探讨了电影对历史记忆的三个维度,即电影可以再现、阻断、重构历史记忆。乔洁琼认为,历史记忆依赖于媒介,电影是一种记录的载体和传播的媒介,也是一种关于记忆的工业,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建构着历史的记忆。陈若谷认为回忆录之所以会成为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极为倚重的材料,既是因为回忆录扮演着存史的作用,又因为其必备的个人视角和时空距离,使自身获得了强烈的文学性审美感。

中国海洋大学殷振文老师,青岛大学李伟老师,山东大学青年教师魏文文、汤振以及青岛出版社编辑任慧等青年学者参与对谈。大家就王培元先生和几位专家的发言展开了讨论,并围绕“文学回忆录”及相关史料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看法。

赵坤作研讨会总结发言,提出作为“文学回忆录”相关史料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探索,可以进一步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联动,促进文史哲及相关学科的多重对话。


本次研讨会作为鳌山青年学者沙龙的第二期,得到了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学者学术沙龙计划的基金支持。同时,希望鳌山青年学者学术沙龙能够促进学人之间的学术交流,立足青岛,逐渐形成国内外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的品牌。来自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以及青岛科技大学的学生旁听研讨会。


--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33237 E-mail:congxinqiang@sdu.edu.cn 鲁I